来源: 欧洲金靴 贝克足球
欢腾的青岛,沸腾的石家庄,即将在下赛季的中超迎来省内德比的山东与河北一片笑语欢声。迈过了中甲的蛰伏,青岛黄海和石家庄永昌将作为升班马接受顶级联赛的考验——而这份考验,绝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
欣喜自是固然,但是和冲超目标坚定的青岛人相比,最后时刻逆袭越级的永昌,似乎仍在回味这个周末发生的剧情。
和永昌俱乐部一样似乎没有缓过神来的,恐怕就是石家庄市的管理部门了。那边青岛市委市政府给黄海俱乐部的贺电已经是一轮又一轮,而石家庄这边的红头文件还是寸响未鸣。
这中超,难道不香吗?
从本赛季中甲战绩来看,永昌的防守短板明显,他们全赛季输掉10场比赛,这意味着球队1/3的场次1分未得,同时30轮失球42个,是前10名球队中失球最多的。
永昌现今的主力中卫,杨一鸣和杨云的劣势都是经验不足。杨一鸣此前在中超零出场,杨云2015和2016赛季在重庆力帆仅4次出场,他上一次在中超踢主力,还是在2010赛季,当时效力南昌衡源。
两个边后卫,33岁的左后卫冯绍顺年纪偏大,需要引进一名合适的替补。然而,目前国内足坛优质左后卫是绝对的稀缺资源,这对于永昌是一个操作考验。而郑致云本赛季表现尚可。
防线替补球员中,吕建军和曹轩明年都将35岁,后场急需新鲜血液。中前场,永昌在前锋线如果完全依赖外援的情况下,至少中场要引进国产球员,分担进攻和防守的重任。
在国产球员身价水涨船高之际,永昌想要买到合适的国产防守球员有些难度,可能还是需要从中超豪门中租借剩余的替补球员。
2015赛季时,他们依靠曾经的中超球员许博、李春郁、毛剑卿、关震等人,打出了震撼国人的防守反击,这一次想要复制五年前的辉煌,难度着实不小。
永昌能够在欢喜与懵逼并存的氛围中跃入中超,这必须要“感谢”几乎一整年都压过自己一头的长春亚泰和贵州恒丰,最后时刻匪夷所思的离奇萎靡。
为什么明明占优的贵州恒丰最后6轮可以输4场?为什么先前还貌似铁定冲超的长春亚泰最后两轮却表现惨淡、排名最终落到第5?
中乙冲甲和中甲冲超,几乎每年的最后几轮都要“出问题”,这已不足为奇。特别是近四、五年以来,头部球队对于更高一级联赛的投资规模,望而却步、进而主动退却。
从经济的角度这其实可以理解,苦的,就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泪目婆娑的球迷罢尔。
在中国,足球作为企业活广告,母司投资人必须考虑受益回报。今天的中超俱乐部动辄亏损十亿以上,连上海上港这样青训强大的俱乐部,也得用5年60亿换来一座中超冠军。
甚至依托庞大人才库的山东鲁能,也必须连续两年“换个活法”才能成为亚冠常客、连年杀入足协杯决赛。
这个江湖,早就不是曾经朱广沪的深圳和高洪波的亚泰分别用2000万和5000万就能夺冠的时代了。当下的中超,连保级的成本都要1.5亿起步。
在中国足坛,球员的工资相当不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比上年增长11.0%;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位列所有行业中的第四位,平均工资有92624元——注意,这只是平均数,中超的平均数则为此数十倍。
按照个税政策,很容易就达到最高等级的税率45%。且俱乐部与球员所签合同多为税后收入,即:假如球员的合同工资是1000万,那么俱乐部需要付出的金额则将近1500万。新个税虽然45%税率不变,但其他配套政策的调整使具体的缴纳各方还在试水中。
现实就是,莫拉蒂在国际米兰都玩不下去,而被称为“重庆莫拉蒂”、“河南莫拉蒂”的尹明善和胡葆森,一个已经于三年前彻底退出,另一个在建业俱乐部每年亏损超过十亿(胡葆森语)的情况下,究竟能坚持多久,同样是一个问号。
十九年前,尹明善斥资5580万元收购了重庆前卫寰岛红岩足球俱乐部,组建了重庆力帆俱乐部。彼时力帆集团年收入20亿元左右,利润3亿,当时一支足球俱乐部的年投入仅在3000万元上下。
到了2015年,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全年营业收入124.58 亿元,利润 3.94 亿元——但是再看中超,中超俱乐部2015年平均投入已经高达2.5亿元。
力帆集团的利润与16年前相差无几,可是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却暴涨了近10倍。
“当我利润3个多亿的时候,拿3千万,小事情,但现在我利润只有4、5个亿的时候,要拿2、3个亿的话,负担就沉重了,”尹明善很早就说出了自己的无奈,“并不是我不喜欢足球了,并不是我厌恶足球了,实在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相称了。”
执掌重庆力帆16年来,尹明善的整体投入超过7亿元,这其中包括2000年斥资8000万元收购重庆洋河体育场、2003年3800万元买壳,帮助重庆力帆留在中国顶级联赛。
多方数据显示,尹明善老爷子掌舵俱乐部的最后一个赛季即2015赛季,力帆的中超保级成本超过1.5亿元。
肃然起敬归起敬,但金钱世界,终要落回到算盘上。曾经的重庆力帆和如今的河南建业,值得每一个想要冲超的中甲投资人,思索再思索。
莫拉蒂,不是那么好当的。
再说说球员们的小心思。对于很多中甲中乙的本土球员而言,同样存在着不愿意升级的情况。
特别是那些注定与国字号无缘(不需要中超平台搏关注)又成家立业(有经济压力)且25岁以上(有职业寿命危机)的队员,能够在中甲中乙稳定地赢球(稳定的赢球奖金)并且占据主力位置(出不出场、进不进大名单,奖金分红有差别),于他们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近几年来就有了部分中甲中乙的强队,风风火火一个赛季、最后时刻却接二连三奇怪地掉链子、升级失败的诡异现象。
一旦冲甲冲超,引进的外援会抢走自己的位置,且赢球难度陡增、赢球奖金不稳——那我凭什么要卖命升级?
所以,就此不正常的乱象,很多球迷给中国足协提出一个建议:莫不如给中甲中乙的俱乐部设置冲超奖金、冲甲奖金。
别说1亿,就算是小小的1000万,也能解很多球队燃眉之急——至少,可以在欢庆之夜帮俱乐部把队员们的队内升级奖金给发了。
这样的想法确实有其合理性,没有次级别球队蜂蛹的升级热忱和投资热情,联赛的根基显然不可能茁壮。
于是很多人问“钱从何来?” 其实很简单,完全可以从这两年中国足协的引援调节费里划拨。
本身,这调节费的收取就不合规程、事实上也弄的中国足协无法安置,莫不如拿出来,权当“劫富济贫”。
从北京中赫国安的巴坎布成为全球第一例向俱乐部所在国足球协会缴纳转会罚金开始,迄今中国足协已收缴超过16亿人民币的调节费,但是这笔巨款却无处安放。
这笔巨额调节费,既因为中国足协身为行政部门却没有收费许可证、又因为名义上的入款方——足球发展基金会受到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约束,而不接受各俱乐部调节费名义上的“募捐”,因而只能放在中超公司的户头。
但是,这又因为足协名义上身为商业社团,便又违背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的财务转移规定,无法进入中超公司……
于是我们看到,在今年8月份的足代会上,尴尬的引援调节费并未列入中国足协公示的“财政收入”中。
所以,这笔巨款如果可以拿来用以回报低级别联赛的奖励机制,可谓善矣。
看看每年为了一亿英镑转播分红,而血拼180分钟的英超升级附加赛,在转播分成微小、母司注血有限的中国足坛,机制层面的现金激励显然是过渡时期可取的方案之一。
中国足球投资环境恶化的“万恶之源”在哪里,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
近十年来,不正常的投资巨浪让中超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甚至顺着宫殿的触角延伸,我们还一度摸到了亚冠与世俱杯的荣耀。
但是这座庞大宫殿的本质是空心的、是毫无地基的。不论是这十年来萎靡不起的男足国家队,还是中国青少年国字号队伍17次征战亚洲各级赛事、只有2次闯进8强的现实,都在痛诉着违背规律办事的恶果。
一些原本扎扎实实做青训、依托青训的俱乐部,如上港、鲁能等国企,也必须被迫跟着花费巨资去买大牌外援才能争冠(上港集团的入局本身,就是因为潜心青训的徐根宝无力支撑东亚队参与军备竞赛)。
同时,这些为青训呕心沥血的俱乐部,还得提防自家辛苦培养、原本市场价逾1亿的娃娃,会被以区区2000万的不由分说的蛮横,给予微不足道的联合机制补偿………
近十年来,在顶层的中超豪门将纸醉金迷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情况下,底层中甲中乙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进而纷纷欠薪/破产/解散/托管……
仅本赛季,中乙就有1/3俱乐部存在欠薪,更有部分球队存在一整年零工资的情况。